中醫報導



文章轉載自 彭堅的BLOG


 


 


 


肩膊疼痛方治療肩周關節炎(李可經驗方)


   


 


 


30多年以前,我跟隨伯父彭崇讓先生學徒時,伯父已經70多歲,正逢“文革”時期,無法帶我上門診看病。在家中授課時,他經常教誨我:“學醫要會‘偷’,要能‘奪人之長’!偷誰的?偷古今名醫成功的治療經驗。治病完全靠自己在臨床摸索,幾十年也出不了頭,只有懷著謙虛之心,好學之志,偷學的本事,實施的勇氣,多讀書,勤實踐,善於將別人的間接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直接經驗,才能打破常規,迅速成才。不會‘偷’的醫生,一輩子不會有出息。”幾十年來,我閱讀了大量古今名醫的臨床著作,今將‘偷’學當代名醫經驗五則介紹於下:


    


 


肩膊疼痛方治療肩周關節炎(李可經驗方)


   


 


肩周關節炎又稱“五十肩”,多發於五十歲左右的男女,患者一側肩臂疼痛不能抬舉,梳頭、反側均有困難,疼痛時間常長達半年以上。中醫認為此病為氣血虛衰,寒痰瘀血凝滯於肩臂所致,然而用各種療法都不見顯效。筆者最初從《辨證奇聞》中見到一首“肩膊疼痛方”,雲治療肩凝症有奇效,然而方中熟地、白芍用量特大,疑其會導致寒凝更劇,畏不敢用。近年來讀到《李可老中醫危急重症疑難病經驗專集》,見到 李可 先生治療的真實驗案,才得以放膽用於臨床,感到療效頗佳。其方為:


   


當歸90  白芍90   羌活10   秦艽10   半夏10   白芥子10 


陳皮15   柴胡15   附子3    煎好以黃酒兌服


   


加減:李可加蜈蚣4條,全蠍3克 ,黃芪120克 ,桂枝15


   


 


方中重用歸芍以養血和血,半夏、白芥子、陳皮化痰,羌活、秦艽祛風,附子溫寒,柴胡解鬱,黃酒行血,處方簡練,重點突出。李可再合以黃芪桂枝五物湯、驗方止痙散,以加強原方的溫陽、補氣、活血、通絡、搜滌、止痛作用,則療效更好。


   


 


驗案舉隅:肩周關節炎?三角肌萎縮


   


 


王某,男,54歲,銀行職員,湖南湘鄉人,200383日 初診患者五十歲左右患右肩疼痛,不能抬舉、反側,診斷為肩周關節炎,治療兩年多,服過多種中西藥,用過針灸、按摩、熱敷、蠟療、蜂療等,未見明顯好轉,近一年來,手臂上端的三角肌逐漸萎縮,右臂抬舉疼痛無力,夜間經常因為酸脹疼痛而醒。察其面色恍白,精神欠佳,舌淡苔厚膩,脈沉滑,右肩關節處肌肉凹陷,壓之不疼,患處畏冷,關節與肌肉之間有粘連,右手抬舉幅度不能超過九十度,問其口不渴,長期大便秘結,另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咳嗽吐痰多年,痰色白而濃。此已成沉寒積痼,當補氣活血,化痰散結,處以雙臂肩膊痛方加減


   


當歸90   白芍90   羌活10   秦艽10   半夏10   白芥子10 


陳皮15   柴胡15   桂枝10   黃芪30   白附子5   鹿角霜10     


七劑。


   


煎藥時,先將藥用冷水浸泡1小時,急火煮沸半小時,對入黃酒30克 ,趁熱服,以飯後服為宜。


   


 


812二診:服上方後,疼痛有所減輕,夜間不至於痛醒,但仍然疼痛,不能抬舉、反側,大便稍軟,但不瀉,續用上方,合指迷茯苓丸,以加強化痰軟堅作用:


   


當歸90   白芍90   半夏30   白芥子10   陳皮15   白附子5 


鹿角霜10   茯苓30   枳殼15   風化硝10克 (兌入) 


生薑15    七劑,煎服法同前。


   


 


820三診:服上方後,連續三天腹瀉,每天四、五次,後幾天每天兩、三次,拉出粘液狀稀便,瀉後感到全身暢快,咳嗽吐痰減少,手臂疼痛顯著減輕,抬舉、反側幅度增大,續用上方,再合陽和湯,用丸劑緩圖,處方:


   


鹿膠50   熟地30   當歸30   白芍30   肉蓯蓉30   麻黃30 


白芥子30  半夏50   陳皮30   茯苓30   穿山甲30   牽牛子30 


木香15   紫河車50   大海馬1  蛤蚧1   黃芪50   炙甘草30 


上桂10    蜜丸,日二次,每次10克 ,飯後開水送服。一料藥大約可服兩個月。


   


服兩料藥丸後,肩關節疼痛完全消失,抬舉自如,萎縮的肌肉已經充盈,病告痊癒。


   


 


心得體會:本方最大的特點,是歸芍的劑量超過正常的十倍,有的患者服後可能出現腹瀉,醫生處方時必然有所顧慮。 李可 先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例如他記載治療一例肩凝重症的患者,僅開三劑藥:“服第一劑後得微汗,當夜安然入睡,次日頓覺大為鬆動,數月來開始穿衣不需人助。不料,服2劑後,竟暴瀉粘稠便10餘次,而臂痛亦減輕十之八九。因畏瀉,剩一劑未服。”後來又將剩下的一劑服完,“服後又腹痛作瀉56次,右肩上舉,後展如常人。” 李可 先生認為:“考致瀉之由,一是當歸富含油脂質,大劑量難免滑腸;二是溫藥消溶痰濕,由大便而去。” 李可 先生是從藥物成分和用藥效果來說明致瀉道理的,就我的臨床所見,很多痰瘀互結的病症,如偏頭痛、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等,由於氣機逆阻於上,常見頑固的大便秘結,而且病情越重,病期越長,秘結越甚。故傅青主的“散偏湯”治療偏頭痛,方中有郁李仁活血利水,潤腸通便,張景岳的“ 金水六 君煎”治療咳嗽氣喘,方中熟地可用60克 、當歸用30克 ,用以養血潤腸通便。患者服後,除疾病治癒之外,往往多年的便秘得以消除。本方用治肩凝症,如果患者長期大便秘結,方中當歸、白芍可放膽用至90克 ;如果大便稀溏,則可能痰瘀鬱結不甚,或患者素來脾虛有濕,方中歸芍仍可用原來劑量,但須加神曲以幫助運化吸收,使得劇烈瀉下的作用有所緩和,以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本案初診用《辨證錄》雙臂肩膊痛方加減,大便不瀉,考慮到是痰瘀互解已成膠粘之勢,合用指迷茯苓丸,加強化痰之力。指迷茯苓丸出自《百一選方》,以茯苓、半夏、枳殼、風化硝、生薑五味藥為丸,治療“痰濁阻於經絡,臂痛不能高舉,或轉動不利,或筋脈攣急而痛,或背上凜凜惡寒,或痰多氣喘,脈沉細”。很明顯,這是一首從痰論治手臂疼痛的專方,所述證候,與該患者手臂疼痛不能抬舉、咳嗽吐濃痰、舌苔厚膩,脈沉滑基本吻合。一診方中的風藥羌活、秦艽可去,而血藥當歸、白芍當留,因為病久已入血絡,況且化痰之品多燥,易傷陰血,不能顧此失彼。二診思路正確,故數劑之後,凝聚於中焦的頑痰化作粘液從大便瀉出,手臂疼痛立消,抬舉自如。三診以陽和湯為主方加減,用熟地、當歸、白芍、肉蓯蓉補肝腎,養精血,鹿膠、海馬、蛤蚧、紫河車等血肉有情之品益精髓,起痿廢,肉桂溫陽,黃芪、炙甘草補氣,木香理氣,仍用麻黃、白芥子、陳皮、茯苓、半夏、牽牛子、穿山甲活血,化痰,軟堅,散結,使補而不滯,氣血流通,痰濕得化,最終痊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千榕 的頭像
    千榕

    bambooyeh的部落格

    千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