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報導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2010-10-15
國醫大師朱良春養生法:精神愉快適量運動
“國醫大師”朱良春93歲了,但他讀報紙、看韓劇、用iTouch,笑稱自己“年歲是大了,但反應思維還可以,心態沒有老”。
他每週三個半天看診,每次要瞧二三十位患者,人稱最年長的“上班族”,但他自覺“並不疲倦,也不是勉強,我很樂意為病人服務”。
他偶爾也會憤怒:“張悟本那套說法根本經不起推敲,報道說他 個號要賣2000元,我說他其實是在利用老百姓追求健康的心理,是個徹頭徹尾的大騙子,好中醫肯定不會衝著錢。”
在他看來,真正的養生法則“一定是平實的、要靠堅持的,絕不會顛覆常識,也沒有捷徑可走。”
朱良春是2009年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範圍內評選出的首批30位“國醫大師”之一。他對本刊記者說,作為一名醫生,他有責任告訴公眾該如何養生保健。
一喝70年的“養生粥”
朱良春有一碗喝了70年的“養生粥”。
據他回憶,在上世紀30年代末,他隨老師章次公在上海行醫,彼時霍亂橫行,師徒日夜操勞,漸覺體力不支,人也逐漸消瘦。“母親知道後,把綠豆、薏仁、扁豆、蓮子、大棗清洗乾凈,用黃芪浸泡過的水大火煮開,換小火煮40分鐘,再放入枸杞煮10分鐘,煮出來的粥不僅味美,而且能抗疲勞、強體力,我記得吃了幾個月後,精神開始好轉,不再感覺疲勞,這個習慣就保持下來,到現在還堅持每天喝上一碗。”
朱良春解釋說,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心的功能正常,則氣血運行正常、精力充沛,而有清熱解毒功效的綠豆是入心經的、帶點苦味的蓮子也正好能夠清心養心;肝藏血,肝經氣血充足則體力強健,枸杞是補肝佳品;脾主運化,承擔消化吸收功能,紅棗、薏仁、扁豆都是健脾的,並有防病抗癌的作用;肺主氣,肺氣足了才會生機旺盛,薏仁補肺清熱化痰的功效非常好;腎藏精,蓮子、薏仁、枸杞都對腎有補益作用。“這幾樣東西合在一起能滋補、調和五臟,使正氣充足、精力、體力旺盛,再加上大補元氣的黃芪,食療效果非常好,而且這個粥方非常便宜,普通老百姓都能夠消費。”
在朱良春看來,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留給身體鍛煉、休息的時間已經很少,用一日三餐養生、“先發制病”是較好的養生方式。“如果實在覺得身體消耗太大、又能支付得起,也可以適量服用補益品,比如兼具填精、補氣、提神功效的‘參靈草’口服液。”
據他介紹,該口服液2009年12月19日 在北京通過專家認證,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首屆國醫大師路志正、中國中醫科學院病理專家王安民、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呂愛平、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學院副院長李澎濤和他本人在內的6位專家一道,從配方、原料、功效、工藝4個方面對“參靈草”口服液進行了綜合認證。
朱良春強調,目前保健品市場品目繁多、質量不齊,特別是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不要輕信廣告宣傳,要經醫生檢查後再確定自己適合吃哪種補品,否則就不是保健,而是傷害健康了。
“養生沒有捷徑”
“大家都知道金錢買不到健康,但在現實中,人們往往還是希望買到一個大秘方來獲取健康。根源在於老百姓認為維護健康有捷徑可走。這很荒謬,如果真是這樣,古代的皇帝、今日的權貴都 有條件獲悉這個捷徑,他們都該長命百歲了,但事實怎樣?那麼多皇帝中,年過60的都很少,現在的富翁裏,英年早逝的也不少。”朱良春說。
在他看來,維護健康沒有秘訣,就是精神愉快、適量運動、勤於動腦、作息規律、飲食平衡5條,“這5條說來都是老生常談,但真正能持之以恆的很少。”
朱良春認為,情緒困擾是百病之源,精神抑鬱,或過度緊張、衝動、暴怒等情緒波動、失衡,容易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功能,是強烈的“促癌劑”、心臟病的“觸發器”、胃腸病的“腐蝕劑”等。“我常說樂則長壽,神安延年,我想這個道理大家一聽就懂,但是不是真的能把得失看淡、把名利看開,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時,盡量不懊惱、不煩躁,不為一點小事耿耿於懷呢?”
朱良春強調運動,因為“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他經常看到居所附近有老年人鍛煉,但他從來不去,“一方面是因為我有點懶,另一方面也是怕浪費時間。但不動肯定是不行的,我的辦法是,每天晚上站著收看新聞聯播,一邊看一邊活動四肢,手臂來回擺動,有點像打太極拳,腿則下沉、彎曲,呈半蹲姿勢,這樣5分鐘就能感覺身體變熱,十來分鐘就覺得微有汗意,這時我就不動了,慢慢放鬆。我認為運動一定要適量,貴在堅持。”
朱良春堅持“每日必有一得”。“我沒什麼嗜好,唯一的樂趣就是讀書。每天晚上臨睡前,我都要回顧自己今天有沒有什麼新的知識和體會,如果沒有,我一定要去翻書看報,直到發現哪個觀點特別好、哪句話特別精彩,我才能酣然入睡。這個習慣我已經養成很多年了,我覺得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填補,讓我不會感覺自己精神空虛,從而心安理得地入眠。”
“古人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符合人體規律的。中醫認為,白天是陽,晚上是陰,白天要活動,晚上要休息,如果長期該活動時不活動、該休息時不休息,就會導致人體五臟六腑功能失衡、氣血混亂,傷害自身健康。”朱良春感慨地說,現代人經常熬夜,但無論如何,要爭取在夜裏11點前睡覺。“每天晚上11點到淩晨1點是陰陽交接的時候,這是一天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之時,是最好的睡眠時間,如果連續熬夜,就會損耗人體陽氣,即使你第二天睡到10點也不容易補回來。”
在飲食方面,朱良春講究“節食可去病”,即飲食一定要合理搭配並有所節制。“宴請一般多是肥甘厚重的美食,我是不太參加的,實在推辭不掉,也盡量以素食為主,肥膩少吃一點。”
朱良春表示,現代人開著車、坐著電梯去健身房鍛煉,胡吃海塞後再尋覓各種保健品、減肥藥,或是以減壓的名義在歌舞廳、酒吧等地流連到深夜等,“這都是不足取的。”
在朱良春看來,真正的養生法則必然是平淡的、樸實的,但又是需要堅持的。“養生沒有捷徑,健康也不可能一朝一夕獲得,全靠自己身體力行、持之以恆。”
岐黃生涯
行醫70余載的朱良春,跟中醫結緣是因為肺結核。
他在南通商立中學讀初中的時候,學習非常用功,學校每天晚上9點熄燈,但他還要在走廊裏學習到深夜,消耗比較大,營養又跟不上,就感染了肺結核。
肺結核,俗稱“癆病”,是那個時代的“白色瘟疫”,一旦有人罹患此病,無異於宣判其死刑。
曾在《吶喊自序》中稱“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的魯迅,即因肺結核在1936年逝世。
朱良春說,他完全靠休息、吃中藥、增加營養、練一些氣功等精神和生活方面的調理,在一年左右恢復了健康。“那時除了服中藥,就是吃百合,這個東西養陰清肺,還治咳嗽,我就經常拿百合煮湯,這對肺結核很有幫助。”
朱良春說他本來希望在商立中學畢業後,能去銀行、郵局等處謀個會計的工作,但中途因病輟學,“一面感到患病之苦,一面在閱讀中醫醫書時萌發了學習中醫的念頭。”
在徵得父親同意後,朱良春初拜孟河禦醫世 家馬惠卿 先生為師,背誦古典醫籍,跟隨臨證抄方,初步打下基礎;繼而嚮往現代中醫教育,不惜“出逃”報考蘇州國醫專科學校,得以接觸李鐵塵、王慎軒、陸淵雷、祝懷萱等名師,並親耳聆聽名譽校長章太炎的訓話。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學校停辦,朱良春不肯半途而廢,在淞滬大會戰的餘煙下,投奔上海名醫章次公,“蒙章師介紹,我半天在世界紅卍字會醫院為難民義診,獲得較多實踐體會,半天在章師處實習,得到親炙,學乃大進。”
1939年,朱良春拜別恩師章次公,回南通獨立行醫。1940年,“登革熱”疫情在南通蔓延,西醫多用“消治龍”和“握姆納丁”注射治療,可效果不佳。朱良春用清瘟敗毒之法治療,三四天即可見好,名聲由是叫響。
解放後,朱良春籌組“中西聯合診所”。在此基礎上,1956年,南通市中醫院成立,朱良春任首任院長。
在上世紀50年代,朱良春恪守章太炎“下問鈴串、不貴儒醫”的教誨,不斷發掘搜集民間驗方。“只要聽說哪里有治療疑難雜癥的民間醫生,我都要登門拜訪,把那些‘土醫生’請進醫院,讓他們發揮一技之長。”
於是,浪跡江湖的“蛇花子”季德勝、專治淋巴結核的“邋遢先生”陳照、專醫肺膿腫的農民成雲龍,在朱良春的幫助下考察藥理、觀察療效,整理出季德勝蛇藥、瘰鬁拔核湯、金蕎麥口服液等特效藥,季德勝、陳照也成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特約研究員,成雲龍則獲評1989年江蘇省十佳新聞人物。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南通“三枝花”的故事。
朱良春在攻克頑癥痼疾方面頗有建樹。
他研製的“益腎蠲痹丸”,在1989年通過省級鑒定,獲得新藥證書,至今仍是國內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調節免疫功能,並對骨質破壞有修復作用的中成藥。“中國傳統醫學真了不起,這是我看到的最傑出的奇跡!”諾貝爾醫學獎評選委員會原主席諾羅頓斯·強對此評論道,“它糾正了類風關骨質破壞不能修復的錯誤認識。”
此外,善用蟲類藥的朱良春還探索出一些新方,如治療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的“復肝丸”,治療慢支、肺氣腫的“咳喘膠囊”,治療慢性痢疾、腸炎的“仙桔湯”,治療痛風的“痛風沖劑”等,皆有不俗療效。
朱良春著作甚多,且肯將處方公之於眾。以朱良春相贈的16開、第4次印刷的《朱良春醫集》看,503頁的篇幅中,大半涉及處方,方便同道對癥下藥。朱良春說:“我一貫主張經驗不保守、知識不帶走。我一個人力量有限,如果多一些醫生使用我的方法,就可以救治更多的患者。”
憂慮中醫
《瞭望》:你當年發掘南通“三枝花”的故事成為一段杏林佳話,但目前一些有一定療效的民間中醫,往往會被認為是在非法行醫,面臨巨額罰款。
朱良春:俗話說“單方一味,氣死名醫”,我在1942年就曾辦過只有幾頁篇幅的《民間醫藥月刊》,旨在收集民間單方、秘方加以傳播。在上世紀50年代,我先後采訪、發掘季德勝、陳照、成雲龍三位土專家的經驗,也是因為我知道,這幾位民間醫生雖然沒有文化,但他們有一技之長,針對特定疾病確能解決問題。
但是,他們不識字還能成為國家醫生的故事,只能在那個時代發生。現在也有很多民間醫生找我呼籲,我只能說現在是法制社會,那種事情不可能重復了,你必須通過考試拿到執業醫師證書才能行醫。不可否認,這也扼殺了一部分流傳在民間的醫療經驗、以及一些有一技之長的土醫生。
我感覺政府應該有一個部門把民間醫生臨時聘請過來,在中醫機構由專人觀察他的用藥,如果確實有效有關部門就要開綠燈,沒效則取締,這才是保護流傳民間的寶貴醫療經驗。
據我所知,一些領導其實也知道保護民間中醫和其處方的意見很對,但他們也面臨實際困難,比如民間中醫大多沒有行醫資格,這意味著政府要承擔很多風險,而且要花很多錢來觀察療效,聘請他們也要給工資,這筆經費很讓人為難。
當然,也有一些機構會對這些處方產生興趣,但他們往往不是以誠信交朋友,而是只想在表面合作,一旦掌握處方內容,就想把民間中醫一腳踢開。
《瞭望》:你學醫是因為中醫治好了你的病,你打心眼裏信任中醫,但現在,一部分人主張中醫不科學,很多中醫界人士都在憂慮老百姓不是特別信中醫了。
朱良春:叫囂“取消中醫”的人,他們對中醫不是完全瞭解,或者說不是真正瞭解,而是用現代醫學的眼光去審視中醫,這是站不住腳的。中醫最終要靠療效說話,這才是以理服人。但現在不少從業者,由於沒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沒有豐富的臨證經驗,盲目崇拜西方醫學,身在寶山卻不能識寶,長此以往,中醫危矣。
《瞭望》:你對中醫最憂慮的是什麼?
朱良春:其一,很多中醫院西化嚴重,中醫大夫不開中藥開西藥,中藥漸漸成為點綴;其二,中醫教育目前五成的內容是西醫的,導致教出來的學生不中不西,長期下去,中醫會後繼乏人、後繼乏術,中醫就真正危險了;其三,藥材不地道、炮製不如法,導致中藥質量日漸下降、有效成分不斷降低,中藥是中醫戰勝疾病的武器,這是馬虎不得的。
好在政府目前大力扶持中醫中藥,我相信中醫藥的前途是光明的。中醫中藥不僅是中國行,還要世界行,為全人類健康造福。
(記者張冉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