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常生活中的─懺悔與寬恕()


◎主講:鄭振煌教授/轉載自妙林雜誌第22卷6月號






◆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有人會說我又沒做錯事,幹嘛要懺悔?其實,我們凡人起心動念常在造罪而不自知。《地藏菩薩本願經》:「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閻浮,梵語是蓮霧的意思,印度半島的地形就像倒著的蓮霧,所以才會說閻浮眾生。起心動念很細微,沒有智慧及禪定的功夫,很難覺察起心動念皆為貪瞋痴慢疑忌。地藏菩薩不忍眾生的苦報,才發願至地獄救度苦難的眾生。


地獄不在地下,地獄在我們心中,煩惱之因起於無明,造業後的果是苦,愈苦愈無明,愈無明又愈造惡業,如此生生世世在苦海中輪迴,不得解脫。


個人所造的業會存在我們的八識田中,所謂「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凡夫畏果,菩薩畏因,眾生顛倒是非,不知在因地下功夫,以求解脫。



◆罪是什麼?


違反道理,觸犯禁條而招受苦報之惡行為,稱為罪或咎。亦有稱煩惱為「罪」,然大抵以身、口、意所犯的惡行(業),稱為罪業。罪為惡的行為,故稱罪惡;因它能妨礙聖道,故稱罪障,又因其屬污穢之行為,故稱罪垢;復可招致苦報,又稱罪報;且其行為乃招罪報之根本,故亦講罪根。



◆三種懺悔


懺悔者,悔謝罪過以請求諒解。懺悔自己的過錯,請求他人諒解,改過自新,以求日新又新,止於至善。


懺悔在佛教裡有正式的儀軌,如出家眾每半個月有懺摩,大家來檢討這半個月來的不是之處,邀請十方諸佛證明,誦經持咒,佛前懺悔,並各立誓願。


《金光明經》說到懺悔有三種:


一、作法懺─參加大悲懺、三昧水懺、梁皇寶懺等,透過經文虔誦,佛前拜懺,以消罪障。


二、取相懺─觀想佛陀大慈大悲、體諒眾生,攝受我們的錯誤,以佛陀的光明智慧,來消除我們過去起心動念之罪。


三、無生懺─先研究佛理,了解實相真理,一切萬法緣起性空,思維一切萬法無體無自性,罪亦實不生。


第一種作法懺最簡單,只要至道場跟著師父的引領進行即可;第二種取相懺稍難,要有禪定的功夫,方知道如何取相;第三種無生懺最困難,須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者才做得到。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懺悔,至少睡前,懺悔今天身、口、意所造作之罪業。



◆在家五種懺悔


《觀普賢菩薩經》記載,在家者之懺悔法有五種:


一、不謗三寶,乃至修六念:千萬不要謗三寶──佛寶、法寶、僧寶。不要比較我的師父比你的師父優越;我的師父可坐禪好多天,而你的師父只會念佛。六念是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法僧三寶為皈依處。念戒是反省自己是否照著五戒、菩薩戒去做?念施是時時刻刻要行財、無畏、法三種布施,而且要檢討布施時是否誠懇?是否三輪體空,還是有所求?是否願以所懂的知識、時間、力量奉獻做志工、義工來護持三寶,幫助苦難民眾。念天,天為天神,雖沒解脫輪迴,但行善,護持三寶,農曆新年 正月初九 ,道場都會齋天,又龍天護法多為菩薩的化身。


二、孝養父母:孝養不只給他們吃與穿,而是貴在使父母安樂,並引領父母親近三寶,助其去除煩惱,了脫生死。


三、以正法治國,端正人心:我們不是一 國之 君,談不上治國,但有可能是老闆、董事長、師長、戶長或家長,若都不是,至少是自己身心之長,照顧自己身上無數的細胞生生滅滅,及管理心理分分秒秒的起心動念。


四、六齋日不殺生:不殺生,不吃葷,目的在長養慈悲心,不與眾生結惡緣,不要藉口最近應酬多,吃素不方便。


五、信因果,信佛不滅:不造惡因,依八正道及六波羅蜜而修;生命的過程,都是因因果果。若有病問神明,有厄找相命師,或查看祖墳是否被破壞,皆屬欠缺正知正見,不相信因果。勿把信因果視為迷信,因果不因你的不信就不存在,因果處罰人比法律制裁來得準確、公平,讓你生生世世都跑不掉,它是宇宙的真理、法則。



◆六根懺悔:法華懺法


懺悔眼、耳、鼻、口、身、意等六根之罪障,為天台宗重要之法儀。非禮勿視,不該看的,是否看了?是否慈眼看眾生?我有無歧視人,或眼色讓人不舒服、有壓力?耳朵喜歡聽八卦,嘴巴愛談八卦、好聊是非、興風作浪、惡口詈罵或貪口腹之慾?身體喜歡上不良場所,不務正業,好爭鬥狠,為非作歹;心好財色、愛攀緣…等?總之對六根作嚴謹的檢視與管理,以免造惡業而受苦報。



◆懺悔求生淨土


諸位大都是修持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極重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無始以來薰習在我們第八識的業力種子,在其他助緣和合下起現行,同時又薰習新的業力種子在第八識中,由第八識將業力習氣帶到來世。因此,徹徹底底將第八意識淨化,才是真懺悔。


列舉若干懺文如下:「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惟願慈悲哀攝受,證知懺悔及所願。」;「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願我臨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諸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若不是大根器者,或像師父那樣,放下萬緣出家修行,一般在家眾很難修得清淨。幸好有淨土懺悔法門,平常念佛、拜佛、拜誦以上懺文,再加上信願行三資糧具足,臨終時才能蒙阿彌陀接引,往生西方淨土。



◆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眾生的習氣太重,易使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跑掉,因此要加強並養成習慣,親近師父,跟著師父念佛,把佛號繫住;隨著師父拜佛,拜佛功德很殊勝,佛家言:「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罪由心生,真誠念佛禮佛,心空萬法空,無形中福增無量,罪滅河沙,殊勝無比啊!



◆懺悔相


《往生禮讚》提到三種懺悔的檢定:


一、上品懺悔:從身體之毛孔與眼出血者。


二、中品懺悔:從毛孔出熱汁,從眼出血者。


三、下品懺悔:全身微熱而眼出淚者。


另有一說:若懺悔之心一起,立即不取造罪之念者為上品;隔時不取念者為中品;而隔日不取念者為下品。


如果懺悔沒掉眼淚,表示你還在打妄想;或是流淚了,卻是假哭,裝模作樣給師父看,這都不配稱為懺悔。誠懇拜佛,跟著師父唱誦時會感動得眼淚奪眶而出,想到無始劫來起心動念,造作種種惡業,離開道場後,回家有很多事需處理,還得跑去聽政見發表,扣一扣所剩無幾可修行,往生哪有希望?想到此,拜懺會情不自禁,淚水汨汨而出。念佛拜懺不會哭,不受感動者,絕對沒有希望改過,別說往生淨土,連下輩子投胎做人都很難!



◆懺悔與寬恕通往淨土


「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不相信的話,看看自己晚上所作的夢,若不曾夢到三寶,就是沒正念,沒正念則是罪業。自己的罪業滿坑滿谷,不知反省,手指頭伸出來,都在指向別人,欠缺寬容之心。所以務必體諒別人、寬恕別人,因為我們皆是閻浮提眾生,都還在學習階段。


別人對我們惡口、羞辱,我們除了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外,不妨觀想世尊如何成就忍辱波羅蜜:提婆達多有一回,從山上滾下大石頭,欲置山下走路的世尊於死地,僅傷到世尊的腳跟;又有一次提婆達多將一頭大象灌醉,驅使牠踏死世尊,大象走至世尊面前,看到世尊如此莊嚴、清淨,於心不忍立即下跪贖罪;有一世,有人向他要眼睛,他也大方送了;還有一世當太子,犧牲生命抽出骨髓醫治父王的病。世尊不但無任何的瞋恨心,還以感恩之心,感謝這些人讓他成就了忍辱波羅蜜。


眾生的習氣是無始劫以來造作,累積而成的,以致於在修行路上,障礙重重。故應彼此體諒、心中常懷慈悲感恩之心,接納對方,寬容對方;每天懺悔自己的罪障,緊守六根,管理好起心動念。如此方能斷除煩惱,了脫生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絕對有希望。



(全文完)



日常生活中的─懺悔與寬恕(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千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