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心八偈
我於虛空如母眾 視之猶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 恆常心懷珍愛惜
任與誰等會聚時 思己較諸他人卑
從心深處視眾生 恆常尊他為最勝
一切威儀觀自心 微惑尋生即覺察
惑仇唯令自他損 願速喝斥令消除
秉性邪惡諸有情 思彼猛烈罪苦煎
對境如獲珍寶藏 難值修悲願珍惜
彼雖橫生嫉妒心 非理辱罵謗我等
盡其損腦我取受 願將利樂奉獻他
我曾於彼利樂施 並與深心寄厚望
彼卻非理妄加害 願仍視為聖導師
直接間接諸利樂 願集奉獻如母眾
如母有情眾苦迫 我願暗中盡取受
願將所修一切善 莫為八法所垢染
深觀諸法皆如幻 離執離繫得解脫
深觀諸法皆如幻 離執離繫得解脫
http://tw.myblog.yahoo.com/jw!flks9uieBQQ.KbmkqKl58rEjlA--/article?mid=4707
☆
修心八偈☆
朗瑞當巴多傑桑格 造偈
十四世達賴喇嘛 講疏
傑夫里.哈金斯 英譯
鄭振煌 中譯
不管我遇到什麼人,不管我走到那裏去,我總是勸人要幫助他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今年我已經四十四歲了,從我開始思考的時候,一直到今天,我總是在培養這種利他的態度。這是宗教的要素,這是佛法的要素。
我們必須把這種善良的心、這種利他主義,當作是修行的基礎和內在結構,我們必須把我們所做的一切善行用來提昇它。我們必須心心念念不可須臾離,我們也必須使用文字或者著作來提醒我們修行。這些文字便是噶當巴格夏.朗瑞當巴所寫的<修心八偈>;即使只是以熱誠的興趣這個層次來修習,
它們也有很大的功德。
1 發心為一切眾生
完成最高的利益
便比如意寶殊勝
我今善持最無上
決不可以忽略其他的眾生,你必須把他們當成寶,如此便可以完成暫時和最終的目標;你必須一心一意珍惜它們。你必須把其他眾生看得比你還可愛、還重要。一開始,你必須依賴其他眾生來產生利他的大願,以證得最高的開悟。在中間的階段,你必須以你與其他眾生的關係,來逐漸增加這種善心,同時修習善行,以便達成開悟。最後,你是為了其他眾生而成佛的。因為眾生是這種殊勝修行的目標和基礎,他們甚至比如意寶重要,必須待之以尊敬、仁慈和愛心。
你必須思惟:「我的心如此充滿煩惱,我該怎麼辦才好呢?」不過,心還是依其習氣而行,但只要純熟了,過去的難事也變得容易。因此,寂天的<入菩薩行>說:「時間久了,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習慣的。」
2 每次與人相往來
就從我心最深處
把自己看得最低
恭敬別人為最尊
如果你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尋求快樂,而培養愛心和慈悲,你還是落在自私的觀點之內,終究不能得到好的結果。相反的,你必須從內心深處,發心利益別人,尋求別人的福祉。
把自己看得比較優越、把別人看得比較低賤的傲慢心理,是發展利他態度(尊敬別人和看重別人)的主要障礙。因此,我們必須依賴對治傲慢的良藥,不管你是跟誰在一起,都要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還低賤。如果你的態度謙遜,你的善良品質就可以增加;反之,如果你傲慢自大,就永遠不會快樂。你會變得嫉妒別人,嗔怒別人,因此會產生不愉快的氣氛,社會的不快樂就隨著增加。
由於錯誤的理由,我們對自己感到驕傲,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反之,我們可以藉著思惟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來對治驕傲。譬如,就以這隻嗡嗡叫飛舞在我四周的蒼蠅為例吧!從某個角度而言,我是人,我是比丘,當然比這隻小蒼蠅還重要。不過,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毫無疑問的,這隻弱小低等的蒼蠅,一直被業障所牽引,無法從事宗教修持,但也不會憑藉精密的技巧而造惡業。另一方面,我是人,我擁有人的一切潛能和精密的心,卻可能會誤用我的能力。我自命為修行人,自命為比丘,自命為人,自命為發願利他的修行人,如果誤用了我的能力,就比蒼蠅差多了。如此思考,自然會有所幫助。
不過,為了對治驕傲而對自己採取謙卑的觀點,並不表示你必須接受修行錯誤者的影響。對於這些人,有必要加以阻止和回答;然而,即使要對某個人採取強烈的反應,也必須出之以尊敬的態度。
3 一切行動要觀心
每當煩惱生起時
自他兩皆受傷害
堅定面對求改變
當你在修習這麼一種良好的利他態度時,如果你讓煩惱自由發展,就會產生問題,因為嗔怒、驕傲等等都是發展利他心理的障礙。因此,你不可以任其滋長,卻必須依賴它對治良藥,立刻加以抑制。誠如我前面所說,嗔怒、驕傲、競爭的心態等等,都是我們真正的敵人。我們的戰場並不在外面,而是在裏面。
因為沒有人不曾對別人發怒過,我們可以憑藉自己的經驗而知道嗔怒不能產生快樂。誰能夠在嗔怒的態度下保持快樂?醫生治療嗔怒的處方是什麼?誰說發怒可以使你更快樂?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讓這些煩惱有機會生起。雖然沒有人會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果我們受制於嗔怒的影響,就會動氣到想自殺。
認出了各式各樣的煩惱之後,即使是最微細的煩惱生起時,也不可以這麼認為:「這可能不會有什麼問題。」因為它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就好像房子開始燃起小火一樣。西藏有句諺語說:「不要結交『可能不會有問題』的朋友。」因為這是危險的事。
一旦你開始生起煩惱時,你就必須想起相反的品質,利用理性產生相反的態度。譬如,當你開始生起欲望時,就要做不淨觀,或在你的心中做身觀想或受觀想。當你發脾氣時,就要培養愛心;當你生起驕傲時,就要想起十二因緣或各種緣起法。對治這些心態的基本藥方是空性智慧,將於最後一偈討論。
在煩惱生起的當下,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對症下藥,在它增強之前完全加以剋制。不過,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至少要把你的心從煩惱移開--出外散散步,或觀出入息。
生起煩惱又有什麼不好呢?心一旦受到煩惱的影響時,你不僅在當下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還會招來身和口的惡業,將來必會產生痛苦。譬如,嗔怒會使語言粗暴,最後變成暴力的行為,使別人受到傷害。這些行動會在心中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將來就會產生痛苦。
因此有一句話說:「如果你想知道過去你做了些什麼,看看你現在的身體就知道;如果你想知道未來你會發生什麼事,看看現在你的心在做什麼就知道。」佛教的業報理論認為,我們目前的正報和依報,都是過去的業所形成;我們未來的苦樂則掌握在我們當下的手中。因為我們只要樂不要苦,因為善業會生樂而惡業會生苦,我們必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雖然你不可能在幾天之內就完全止惡行善,但你必須慢慢習慣於止惡行善,把修行推到更高的境界。
4 願珍惜惡性眾生
及重罪苦逼眾生
一如難遇珍貴寶
我今有幸皆得遇
當你遇到品格不好的人、患有特別重病或其他問題的人,你絕對不可以忽視他們,也不可以在你和他們之間產生距離,覺得他們是外國人;相反的,你應該產生一種特別強烈的同理心,珍惜他們,疼愛他們。在過去的西藏,修這種心的人,負起照顧痳瘋病人的任務,很像今日的基督教教士。因為在照顧這些人的時候,才可以培養利他的心,作為開悟的資糧,同時也是忍辱的修持,自願承擔種種痛苦,與他們接觸,就好像發現寶物一般。
5 當別人出於嫉妒
羞辱詈罵虧待我
一切損失我承擔
勝利全皆送給他
如果有人莫名其妙、毫無理由地侮辱你,而你強烈地反應,即使在世間法上沒有錯,仍然與為求開悟而發的利他心不相應。除非有特殊目的,否則強烈反應是不對的。如果有人因為嫉妒或不喜歡你而臭罵你或甚至打你,你不應該以牙還牙,反而要承擔挫敗,允許別人享受勝利。這種作法不切實際嗎?這種修持方法確實很難做到,但對於一心想發起利他心的人而言,卻必須做到。
這並不表示在佛教中,你只能時時刻刻吃虧,故意尋找苦日子過。這種修持的目的,在於吃小虧而獲大成就,你不可以懷有任何怨恨,卻要以慈悲的動機,做強烈的反應。
譬如,在菩薩戒的四十六輕戒中,有一條戒是要對做錯事的人,做合宜的回應和阻止。如果有人正在做某件壞事,確實有必要加以阻止。釋迦牟尼佛在他的前世中,曾經示現為慈悲的船長。在他的船上有五百位商人,其中有一位被認為陰謀殺害其他的四百九十九位,以攫取所有財物。船長嘗試很多次勸他不要做這種壞勾當,但都無效。船長對四百九十九位有生命之虞的商人滿懷慈悲,亟想拯救他們,他也對那位謀殺者滿懷慈悲,深恐他因而造了極重惡業。
因此,既然無法阻止那位謀殺者,他就做了決定,由自己承擔業報,把那位謀者殺掉,免得他犯下殺害四百九十九條人命的罪業。由於他的慈悲動機,船長甚至因為殺一個人而積聚了大功德。這個例子說明菩薩為了阻止別人做壞事,該做些什麼合宜的動作。
6 我以大願利益者
忘恩負義虧待我
我要恒持平常心
尊為無上殊勝師
當你很仁慈地對待一個人,也幫助他很多忙,那個人確應該投桃報李,以仁慈對待你。但如果他不知感恩圖報,卻以怨報德,對你粗魯無禮,那確實是很令人傷心的局面。然而,在利他的前提下,你甚至要以更大的仁慈來回報他。寂天的<入菩薩行>說,如果有人把你當成敵人,他便是你的最好老師。在依賴上師之中,你可以明瞭忍辱的意義,卻沒有修習的機會;在你遇到敵人時,才是真正修習忍辱的時候。
為了培養純正而大公無私的愛心和慈悲,你必須培養忍辱,同時要付諸實踐。因此,修持利他主義的人,必須把敵人當成最好的上師,當成仁慈的人,以恭敬心相待。
如果某人或某事以好的動機對待你,你很容易就會產生尊敬和珍惜的感覺。譬如,我們努力想達成的教法,苦的真正息滅等等,一點都不需要什麼動機,我們還是會非常珍惜、看重和尊敬它們。因此,如果有什麼東西有助於增益德性和積聚功德的話,有沒有動機就毫差別了。
即使如此,傷害別人的動機,卻仍然是決定某一個人是不是敵人的基礎。
譬如,醫生在動手術的時候,可能會使我們感到痛苦,但我們不會把他當成敵人。只有在面對想傷害我們的敵人時,我們才能真正修持忍辱,因此敵人是絕對需要的;你不可能對你上師修持忍辱。
有一個西藏故事說,有一個人正在繞寺,看到另一個人結跏趺坐。他就他就問那位坐禪的人在幹什麼,坐禪的人回答:「我正在修忍辱。」那位繞寺的人,立刻以非常粗魯的話罵那位坐禪的人,那位坐禪的人就憤怒的頂了回去。
為什麼會有這種反應呢?那是因為雖然他在修持忍辱。卻從來沒有遇見傷害他或辱罵他的人;他根本沒有機會「修持」忍辱。因此,修持忍辱的最佳時機是敵人;修持菩薩行的人,必須非常恭敬敵人。你必須培養真正的愛心和慈悲,當然要把愛心和慈悲擴展到想傷害你的人,就必須有與敵人相交往經驗。人生中最艱困的時期,便是獲得真正經驗和內在力量的最好機會。如果你的生命一帆風順,你就變得軟弱了;只有在經歷最悲劇性的環境中,你才能發展真正的力量--面對它們的勇氣,而心中紋風不動。誰教你這一點呢?不是的朋友,不是你的上師,而是你的敵人。
7 一切大眾無例外
全力協助給安樂
眾生我母諸苦難
我皆恭敬願承擔
這首偈拈出「與」和「取」的修行方法--出於慈心,你把你的快樂和快樂的原因給予別人;由於悲心,你把別人的痛苦和痛苦的原因拔除。這些是菩薩的兩個主要態度:悲心是關懷別人的痛苦,慈心是希望別人快樂。在修習慈悲心的時候,你會遇到痛苦不堪的人,這時候就必須修持「與」和「取」的方法,作如此的思惟:
這個人正在非常痛苦的情況中,雖然他希望離苦得樂,卻不知道如何止惡行善,因此他就不會有快樂可言。我發願承擔他的痛苦,並且把我的快樂給他。
也許有少數才能出眾的人真正做到這點,但會很困難;我們大多數人只能想像做到。即使心理觀想拔除了別人的痛苦而由自己承擔,對心理也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增加實際採取行動的決心。這種修行法可以配合呼吸來做--吸進別人的痛苦,呼出你的快樂給他們。
8 我願此等修行法
不受八風所染污
了知世事如幻影
即得解脫諸牽絆
就方法而言,這些修行都必須出之於一心一意尋求別人的利益;你不應該受到八風的影響--八風就是愛憎
依彼能成究竟利 恆常心懷珍愛惜
任與誰等會聚時 思己較諸他人卑
從心深處視眾生 恆常尊他為最勝
一切威儀觀自心 微惑尋生即覺察
惑仇唯令自他損 願速喝斥令消除
秉性邪惡諸有情 思彼猛烈罪苦煎
對境如獲珍寶藏 難值修悲願珍惜
彼雖橫生嫉妒心 非理辱罵謗我等
盡其損腦我取受 願將利樂奉獻他
我曾於彼利樂施 並與深心寄厚望
彼卻非理妄加害 願仍視為聖導師
直接間接諸利樂 願集奉獻如母眾
如母有情眾苦迫 我願暗中盡取受
願將所修一切善 莫為八法所垢染
深觀諸法皆如幻 離執離繫得解脫
深觀諸法皆如幻 離執離繫得解脫
http://tw.myblog.yahoo.com/jw!flks9uieBQQ.KbmkqKl58rEjlA--/article?mid=4707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